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乡土东莞

乡土东莞
¥120
10.0折
120.00
购买数量:

分享
分享
X
 
 
商品介绍
乡土东莞

序言


乡者,故乡也;土者,民间也。吾乡吾土,是故乡,是老家。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孕育出乡土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古村、古镇、老宅、祠堂、族谱,或可引发人们对乡土中国的回味与思索。



东莞位于珠江口左岸,96%的面积属于东江河口三角洲。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的蚝岗古人类遗址向世人展示东莞文化的深远根系。美国文化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把新石器时代作为城市文明的源头,蚝岗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似乎是东莞今天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远古胚芽。


公元前20世纪的夏朝时,东莞属南交趾。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并南岭,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时,东莞属交州(南交),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分增城立东官郡。东晋咸和六年(331),东莞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今深圳南头)。唐至德二年(757),更名东莞,县治置于到涌(今莞城街道)。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分东莞香山镇立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珠海和澳门)。明万历元年(1573),将东莞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广州府新安县(今深圳和香港)。清沿明制。民国,先后隶属广东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1950年3月,东莞县隶属珠江专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85年6月,东莞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



东莞位于岭南南端。当华夏文化以中原为中心形成之时,岭南由于五岭的自然阻隔,尚处在原生形态和朴素与生猛之中。秦以来,岭南有三类来自中原王朝的人士——军队、逐臣与客家移民,与他们一起进入岭南的是北方文化。军人虽来自教化的北方,但天然有勇猛之性;逐臣本怀儒家正统,但被贬远放的政治不幸,使之对中原正统文化的弱点,有较为深刻的反省;客家移民因战乱等不得已的原因,离乡背井,辗转来到岭南,虽带儒家正统风范,但因历经人世艰辛,而多了随遇而安的实用、灵活与坚韧。这三类人群在带来北方文化的同时,又因其思想、气质与性格中与北方正统文化已存在差异,在与本地文化的互动融合中,嫁接生长出了新的文化因子。岭南文化除了受中原文化的浸润之外,还与地理邻近地区的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进行着经常的互动交流,尤其重要的是与海外文化的互动交流。


岭南海上丝路源至远古,三国时代逐渐繁忙,唐宋以后大为兴盛,宋代广州与 50 多个国家有往来,元代广州与 140 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海上丝路联结起印度文化圈的南亚,伊斯兰文化圈的西亚、中东、非洲,以及基督教文化圈的地中海和欧洲,在南北、中外、陆地、海洋的多方互动之中,岭南文化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性格。具体表现为:其一,本在华夏文化之中,且受中原文化的巨大影响,成就了“有容乃大”的宽厚胸怀;其二,因在大海之滨,直接感受外来文化之优长,生长出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其三,在以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为主的多重影响之下,历练出面对现实、讲究功利、享受生活的实用理性;其四,融汇以上三点,即华夏文化的宽厚胸怀使之有了兼收并蓄的包容心态;海外文化的花样百出使之有盼望新事物的求新意识;讲究功利、享受生活使人性的原欲得到很好的迸发;面对现实使之有巨大的灵活性和通变心。这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人敢为天下先的闯关性格。(张法《文化美学与东莞水乡境界》)


在这样的文化性格引导下,东莞文化在岭南独特的地域人文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沉淀与演变,逐渐形成了东莞特有的文化基因与密码,凝结出了一套东莞独有的文化符号系统。这些文化符号与传统中原正统的文化符号不同,并不写在庙堂之上,而是写在生活之中,也不是仅由少量精英所掌握,而是广泛地渗透在广大普通民众的生存方式之中,从他们的日用偏好、行事作风、处世态度中体现出来。



东莞现辖32个镇(街),596个村(社区),其中村民委员会35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46个,村(居)民小组1193个。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千米,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1年末,东莞常住人口为10466625人。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0855亿元。


东莞是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城市。东莞制造业奇迹造就了今天东莞的经济地位和声望,但也造成了世人心目中固化的东莞形象。人们一提到东莞,首先联想到的是形形色色的产业,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成百万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就好像这里是一个改革开放后才从荒漠中开拓出来的经济新边疆和淘金之地。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在改革开放的淘金热到来之前并非化外蛮荒之地。榕树的浓荫、荔枝的火红、莞草的芳馨缭绕着的这片南国土地,早已是一片叠压着深厚历史遗迹与文化情韵的古老邑镇……岭南建筑、岭南园艺、岭南画派、岭南戏剧在此有精彩的彰显;名园、大师、书院,营造出东莞的文明灵韵,而莞草、莞香这些奇特植物也成了东莞古老商业传奇的一个象征。东莞历史文化虽处于蛮烟瘴雨的乡邑,但浸润在质朴的乡土村社和实惠的商业贸易中,朴实且雅致。


如今,东莞奋力推动在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东莞的乡村与乡土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文化兴,乡村兴。挖掘、保护、传承、活化东莞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和保障,也是打造乡村文化多元共享体系的重要抓手。


《乡土东莞》编写目的就是用艺术的方式去揭示、展示乡土东莞的无限魅力。

2022年8月16日



目 录

壹 乡土都市

一、赓续的传统00

二、基于乡土特质的城市规划008

三、岭南水乡都市011

四、东莞乡土文明的地理分野016

贰 移民与宗族

一、东莞地名的由来与移民说024

二、族源与文化记忆027

三、村落与宗族032

四、东莞侨民与会馆041

叁 耕读与世家

一、耕读传统046

二、崇文重教050

三、藏书与读书061

四、宗族与世家064



肆 古埠流风一、商渡成埠081

二、商迹循声089

三、商事流风098

伍 古村遗韵一、历史长河中的东莞古村落111

二、东莞古村落的特色113

三、东莞古村落的主要类型124

四、乡村集体经济的蝶变147

陆 莞草莞香一、莞草的沧海桑田156

二、莞香里的文明密码162

柒 莞邑味道

一、味蕾乡愁175

二、山海记忆183

三、田园稻香187

四、风物手信195



捌 延续的传统一、新符号:乡土文化的迁延207

二、新治理:乡贤乡亲与乡风220

三、新生态:在乡村诗意栖居227

玖 乡音东莞引语238

一、自然农耕240

二、街市生意242

三、饮食烟火244

四、游艺民俗247


用户点评
乡土东莞

好评率
0%
(0)人参与评价

  • 好评: 0%
  • 中评: 0%
  • 差评: 0%

我要评价 购买过此商品的用户才能评价


公司地址:东莞市南城区体育路2号鸿禧中心B617 工厂地址:东莞市南城街道体育路2号1栋2单元607室
服务电话|0769-82225025 办公传真|0769-81120092 业务联络QQ|410224052 805016607 图书发行QQ|269308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