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长江 毛梦溪 罗建云 刘 勇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民进全国新闻宣传特约通讯员、东莞市作家协会理事罗建云新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由新华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在社会获得广泛好评。本期《潇湘文化》特意开辟专栏,刊登著名作家罗长江所写书评《励志·情怀·本色——罗建云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赏读》、著名诗人毛梦溪所写序言《吃得苦,霸得蛮,理想成就辉煌》、罗建云本人所写后记《心有阳光,一定灿烂》及网友刘勇所写读后感《心有阳光,何惧黑暗》,以飨读者。该书在当当、京东、天猫及全国新华书店有售,期望大家关注。
励志·情怀·本色
——罗建云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赏读
文/罗长江
1
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一部真实、生动地记录作者拼搏商海和展示作者人生追求的励志之作、情怀之作和本色之作。书名和内容,让人自然而然想起那部同名影片,青春、激情、泪水、梦想,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东西。散文作品的文字后面坦露的心灵,美好温软的情感,感恩与进取、丰沛而明亮的生活的声音,平实中的华彩,人世间种种滋味的体悟和珍惜,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真性情和那样一股清正之气……一并令我心生感动。
2
毫无疑义,这是一部现身说法的励志之作。
作者罗建云,“70后”,湘西南偏远乡村的一名寒门子弟。以微弱分数之差没能考上中专,改读普通高中;高考失败,复读两年,仍然与大学失之交臂。南下打工大半年找不到工作,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捣过水泥,干过搬运,住过鸭棚,流浪街头与小偷睡到一起……辗转大半年,求职成功,才在流水线做一名普通员工。后又历经转战长沙、寻梦失败,再度南下、扎根东莞,供职外企、学习管理等曲折沉浮。2007年伊始,自主创业。先做内刊,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一个农民工干一年。尝试经营猪肚包鸡,禽流感来了,没人敢吃,天天赔房租、水电,亏得“开奔驰进去穿裤衩出来”。也挑战互联网,想做“网上当当”,网站刚上线,就被病毒彻底霸占了。后来,从内刊的延长线上寻找突破口,做出版、印刷、发行——先是碰上全球金融风暴;次贷危机刚过,中美贸易战来了;加上灾难性的三年疫情,好些企业要么黯然谢幕,要么元气尽伤——他创办的企业却经受住了种种风云变幻,并取得长足发展。
16年间,获评为“东莞首届优秀东莞人”,策划的图书获“光明日报好图书”等大奖,在东莞购置了宽敞、明亮、高档、气派的写字楼,固定资产以千万计了。
最“牛”的,是持续3年的疫情也没能把他打趴下。新冠疫情袭击之初,四处封控,政府号召企业放长假,罗建云依旧全额发放工资。2022年上半年,几乎每月都是财政赤字的背景下,他拍板着手转型数字印刷。关闭原有设备损失了几百万元,新的投入又是几百万元,对于一个小型企业来说,确实需要壮士断腕的胆魄和决断。投产后,四个月时间实现扭亏为盈。疫情之下和行业业态疲软的大背景下,他执掌的企业安全度过风险和危机,“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勇立潮头、力挽狂澜的战略性举措,成为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里程碑。其言:“三年疫情期间,我没有拖欠员工一分钱的工资,没有拖欠供应商一分钱的贷款,也没拖欠国家一分钱的税收。”
读过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自传《绝望锻炼了我》后,罗建云说同样是绝望历练了他。“我骨子里有不服输的勇气与信心,经历过常人未曾经历的苦难,锻炼了我在大灾大难面前超常的生存能力。从流浪汉到临时工,从普工到质检员,从助理工程师到部门主管,从外企高管到自主创业,实现了人生一次又一次凤凰涅槃。”
我的书架上有一本名叫《诞生》的书,真实记录了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的艰难过程,不是阳光灿烂而是一波三折、阴雨连绵,有时甚至于雷鸣电闪。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一字之差考验着人的信念和意志,也是事业成败之关键所系。世界上不乏有才能的人,却因为缺乏咬牙坚持的决心,跨越不了种种磨难而选择退却,最终也就夭折了,阳光也就灿烂不起来了。罗建云从不名一文到事业有成,确如该书序言说的,是吃得苦、霸得蛮的湘人性格使然,是不服输、不信狠的勇气与信心使然。读这样的作品,读得出一种发愤与坚韧,一种男儿当自强的血性,一种浩然之气。成功不问出处,梦想成就非凡。毋庸置疑,这是一部现身说法的具有启示录意义的当代青年励志类图书。
3
同时,这是一部令人感奋与动容的情怀之作。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情怀,含有某种感情的心理。”
另有人解释:“情怀在于非必需,但是愿意去追寻这些非必需,就是情怀。”
我曾经写道,情怀与世俗意义的功利目的无关。就好比人们不会为了银行卡里多出几位数字而去阅读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不会为了赚得盆满钵满而去做志愿者、做义工一样。情怀是身处物欲横流、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的世俗社会,却依然向往美好并且义无反顾创造美好,是剔除了狭隘功利目的而心甘情愿选择的一种价值取向、情感冶炼和精神升华。
红尘滚滚、功利滔滔的当下,人们现实得几乎羞于启齿谈论情怀,以至于“情怀”二字似乎成了不敢问津的精神奢侈品。在这样一种语境下读罗建云的散文,读到的却是一腔浓浓的、满满的、美美的家国情怀、文学情怀和乡土情怀,一个可亲、可爱、可信的儒商形象跃然纸上,扑面而来。
“情怀”二字,不啻是驱使他报效时代和社会的原动力和强大引擎。
沿着“情怀”二字,可长驱直入,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先说家国情怀。
身为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其主要工作是通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成功提供就业岗位和创造税收以体现自己的业绩。
这些,他做到了,但不止于这些。他认为做出版,不可见利忘义,因为纯粹的经济利益玷污自己的灵魂。“我期望经我手出版的每一本书,有思想、有灵魂、有价值、有品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作者,对得起子孙后代,我便知足了。”他认为员工为公司奉献青春,就应该对员工的人生负责,不希望他的员工在老家买不起房、盖不起楼、小孩读不起书、无钱赡养父母。书中写道:“如果千千万万像我们一样的小公司、小企业恪尽职守、精诚奉献,我们国家就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老百姓就不必为‘35岁失业’而担忧,劳资关系会和谐许多,社会发展会健康很多。”没有高大上的豪言壮语、宏谈阔论,却是知行合一、天地可鉴的拳拳之心,这就叫“家国情怀”,这就叫“位卑岂敢忘忧国”。
罗建云的家国情怀不止于此。他曾经纵横于网易、凤凰、淘宝等知名网站,是点击量、转载量甚大的博客写手。有的文章经新华社刊发后,上了央视“读报时间”,并由全国上百家媒体全文转载或部分引用。文字里流淌着热血、呐喊和一颗赤子之心,与我们惯常印象中的民营老板形象,显然构成鲜明反差。以《一本没有出版的书》为例,文章写道:高考作文评卷只设一个标准答案,埋没人才的概率就有可能特别高。“因为做出版,我接触了很多欧美日澳的书,也看过他们类似我们的高考试题,发现他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所以,他们培养的人才更有想象力,更有可塑性。而我们在标准答案模式下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像模具制造的零部件”,缺乏质疑勇气、创新精神、犯错胆魄、驾驭能力。
再说文学情怀。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需得全身心投入而殚精竭虑。但是,在文学梦的驱使下,他一直笔耕不辍。“珍重不从今日始,出山时节千徘徊。”事实表明,恰恰是一手经商一手为文这样一份与众不同,使得他的多彩人生别添一番生动与丰盈的张力结构。他在书中写道:“人除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更多需要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岂不美哉!”所以,你说耍酷也好、奇葩也好,追求自己喜欢的文学事业,寻找写作带来的心灵愉悦,将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中努力过、挣扎过、见证过的东西记下来、写出来,用另一种方式留下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何其爽也。
因了这份文学情怀——
他问道函谷关,感悟月牙泉,盘桓浅草寺,“丢书”欧罗巴,与杜牧谈诗论酒,赴博物馆检索茶文化,给思远小朋友的新书写序,在川藏线上寻找那个徒步的女人,想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安个家……有人说得好:情怀所致,世界上便有了文学,有了音乐,有了电影,有了钢铁与机械之外的一切;登泰山,胸中会荡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层云;入大漠,眼前会浮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他主编的企业内刊《潇湘文化》历久不衰,其内容质量、版式设计、编辑校对、印刷装帧甚是讲究,堪称同类纸质印刷品之上乘。还相继举办了“潇湘文化杯”全国原创散文大赛、“潇湘文化杯”全国闪小说大赛等。做这些事情,都是要花钱的,单是办内刊一年就是几十万。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感觉挺神圣。
再说乡土情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家安在东莞后,老家成了匆匆来去而寄托客思乡愁的载体和地标,随着岁月流逝,山河故人的感觉便日趋浓烈了。散文集有不少篇幅,写曾经的故乡记忆:杨梅,白鹭,年俗,种火(留火种于柴灰堆),挡箭碑;池塘结了厚厚冰层的冬天;和妹妹坐在父亲挑着的箩筐里去梅子口外婆家走亲戚;“上小学那会儿,冬天偷偷在地板上打洞,生火取暖,只是经常把鞋子烧出洞,还不知道疼痛”;“两分钱一盒的火柴,扑哧扑哧划几下就没了,大人心痛,小孩也心痛”;“每逢秋天来临,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要债的人又要来家里挑谷子、砍树木、坐在灶膛前不走了。特别怕信用社,他们会组织几十人的工作队,来家里牵牛、搬桌椅板凳”;父亲挖煤炭、挑砂石,供养他们兄妹上学;复读两年仍然高考败北,“回到三个土砖垛子的家,父亲长叹一口气,指了指家门口的锄头”,等等。自然也写到后来的日子:兄弟仨给老父亲盖新房;举家给九十岁生日的外婆祝寿;八达岭长城上陪老父亲热聊孟姜女;看望初中时候的恩师;在家乡县城与同学聚会、文友聚会;造访九龙山下养了几十箱土蜂的退休教师;每年清明节雷打不动回乡给母亲和祖宗扫墓,等等。
诗人普希金说:“一切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记忆。”
书中写道:人生最脆弱的神经是故乡,只要稍稍拨动就魂牵梦萦。当时间不知不觉中过滤曾经的苦难与艰辛,这一切便在作者笔下变成一团团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即便白描,不动声色中亦见隽永、淳厚与灵动。顺便提及,作者与我是认识时间不长的老乡和族人。“树挪死人挪活”,他的曾祖父当年从我们村迁至十多里外的铁矿村,成了山那边的人家。族人中冒出这样一位成功挑战命运的逆行者,演绎可圈可点的精彩人生,理所当然为他高兴,也为家族、家乡和时代高兴。作品中那些地名:茅铺、荷香桥、隆回五中、九子冲、屺石水库……太熟悉太亲切了。比如见到“屺石水库”四个字,眼前旋即浮现波光潋滟、晨雾弥漫的葱茏气象,空气中氤氲着的特别好闻的水生植物的青涩气息啊……
4
这还是一部性价比很高的本色之作。
这个年代最不缺精致的俗人。要么哗众取宠,要么拿腔拿调,要么矫揉造作,要么言不由衷,有意识或潜意识地蒙上一层人格面具,让人极不舒服。读罗建云的这部散文,读得出他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做就怎么写,率真,诚朴,直抒胸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难得的本色之作!
比如他始终坚持“三不”原则(即不欠员工一分钱的工资,不欠供货商一分钱的贷款,不欠国家一分钱的税收),坦言该付的付了,“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了”。比如疫情未过,不少企业琢磨着降薪,说这年代大把人失业,还怕招不到工?“我的公司却出台调薪方案,且涨幅明显。觉得自己很牛,是个爷们。”比如他热爱写作,除了一份文学情怀,“就是想让人知道,我这个做文化产业的商人还是有点‘墨水’的”。比如他苦于没大专以上学历,先后拿到国家不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的网络教育大专文凭——没真正读过书,但毕业证到手了。“只是感觉水分太重,所以别人问我什么学校毕业,我只说高中,五年高中是货真价实的,没任何水分,说起来我腰杆硬,有底气。”比如文章中写道:企业不只是自己的,也是全体员工的,更是社会和国家的。身为企业掌门人,身负员工、社会和国家的使命,而不只是单个家庭的责任。员工家庭开支的一分一厘,十有八九就靠这份工资支出,不努力行吗?……总之通篇读来,让你觉得作者是透明的,坦诚的、透明得、坦诚得无半点矫饰与矫情,走心,暖心,充盈着人生哲理和人情味。
《菜根谭》里的句子:“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本色为人,本色为文,是一种通透,一种淡定,一种格局,一种价值取向,以及底气满满的一种自信。无论是作为一名精进致远的儒商,还是作为一名业余从文的作家,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立体认识作者的意义化文本和标本。
5
罗建云是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职业商人。
社会上对草根出身的商界成功人士褒贬不一,喜恶杂陈,从来不乏肠肥脑满呀、一掷千金呀、穷得只剩下钱了呀之类的传闻与抑揄。对于这个阶层的称谓,褒义的说法是“企业家”,中性词是“富商”“土豪”,最不济是“暴发户”。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对那些一身铜臭而见利忘义、胸无点墨又志得意满的商人产生真正的敬重。
可喜的是,这部作品通过个体书写和个性书写,让我们读到一个与“土豪”“暴发户”之类完全不一样的罗建云,一个为我们所期待、所喜欢、所钦佩、所珍惜的罗建云,一个吃得苦、霸得蛮、不服输、不信狠的罗建云,一个具有责任、担当和使命的罗建云,一个鏖战商场、激扬文字、追寻与创造着更高人生价值的罗建云。我留意了一下散文集里头的作者照,与同名影片中夏雨饰演的男主角马小军真还有几分相似,这就奇了。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一部老电影,叫《阳光灿烂的日子》,著名导演姜文拍的,让我着迷……我的成长之路确实坎坷曲折,但没有任何困难压垮我。因为我始终相信,心有阳光,一定灿烂;心向未来,必定辉煌。”
是啊,世上哪一项功德圆满,不是源于来时的路?
(2023年7月2日于湖南张家界)
吃得苦,霸得蛮,理想成就辉煌
——罗建云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代序
文/毛梦溪
前些日子,建云突然给我发微信,说:“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是否方便?”为了尽快了解是什么事,我即刻回他电话。通过电话沟通才知道,他想出第二本散文集,书名叫《阳光灿烂的日子》,希望我给他作序。我说:“我俩是老乡,有什么不方便的,寄本样书我看看。”末了,我跟建云说:“序言可不好写,如果写得不好,你可不要见怪……”建云说:“哪里,哪里,您能帮忙作序,就是我的荣幸!”
建云是一个心直口快、干净利落的人。不出三天,他制作的精美样书便快递到我的办公室。看着设计精美、印刷精美的样书,让我如遇知己,有了写作的冲动。利用业余时间,我开始认真阅读该书,琢磨如何给其作序,如何通过我的文字为其增添一点亮丽的色彩。
我与建云认识好些年了,是通过时任民进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胡献介绍认识的。胡献说,在东莞有一位很有意思的民进会员,他喜欢写作,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创办企业内部刊物,在业界有些影响力。期望我们认识,期望我们交流,期望我们成为朋友。
大概是五年前,建云利用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空闲时间,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赠送他的散文集《人生四十年》和主编的企业读物《潇湘文化》。手捧他的文学著作与企业读物,发现排版、设计、编辑、校对、印刷、装帧都很讲究,没有一丝粗制滥造的痕迹,反而像做高档藏品,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也是此次,我们促膝长谈,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待他离开,已是华灯初上,皓月当空。
随着与建云的交往增多,发现他有个特点——很勤快。他经营公司与工厂,可谓忙得不亦乐乎。可他天天写文章,经常在报刊发表,在民进系统,算一个高产的“作家”。在我的印象中,他去河南处理业务,顺道去三门峡看看,结果写了一篇长达五千字的文章,叫《问道函谷关》,先在中国作家网发表。后来,我感觉这篇文章符合《民主》杂志用稿要求,便在2022年第10期刊登了。他喜欢杨梅,在小区散步,看到杨梅成熟了,写了一篇《故乡的杨梅》,颇有王鲁彦文风,在南方工报发表了。他采写《一个退伍老兵的文学梦》,在图书馆报发表了。他写的《大山深处探访养蜂人》《春风不改旧时波》在邵阳日报、邵阳城市报发表了。他喜欢写传统文化的文章,像《种火》一文,在西非华文报发表了。建云说,他写作不是为了发表,纯粹是个人爱好。正是这种没有功利的写作习惯与创作态度,让他笔下的文章如山涧小溪,甘甜清冽;如高山流云,飘逸洒脱。可以说,建云是一个正经的商人,他的身上反而没有铜臭味。不管是我,还是圈内的朋友,都喜欢与他打交道。他常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明他在接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已经活出了高度,悟出了深度,深知财富乃身外之物,爱好才是人生珍宝。
建云写作从不做作,就两个字——真实。不管是看《人生四十年》,还是读《阳光灿烂的日子》,字里行间总能感觉到真实的味道,而且是一种不用怀疑、不敢怀疑的真实。他常说:“我为什么要写假的?”像他的《秋回雪峰山》,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在隆回、洞口、武冈、绥宁访友的经历洋洋洒洒写出来,六千字,每一字、每一句,就像照相机一样定格每一个瞬间,恰到好处的美,不偏不倚的美。有时我在想,他是用什么方法巧妙处理这些细节的。要知道,白描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算是大忌,处理不好,适得其反。可他采用白描手法,犹如大师创作一幅山水画,寥寥几笔,便是神来之作。
如他的《心若菩提》,真实记录了自己创业的艰辛。可他没有抱怨,没有哭诉,只是用大度的胸怀包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与伤痛。他说:“我与曹德旺先生均是商人,但以成就与事业比,我与曹德旺先生不在一个层次上。他的心若菩提是大爱无疆,而我的心若菩提只是小恩小惠。”同时坦言:“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人总认为无商不奸,无商不坏。其实,能把事业做到一定程度的商人,一定拥有大德与大智。否则,德不配位,无法远行;财不配位,无法守住。对于商人,容易被人误解,被人谩骂,被人索取,被人欺诈,但不管如何,只要自己不倒,只要信念还在,就会勇往直前。”看完这篇文章,我都感觉建云已遁入空门了。要不,他怎么能如此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
建云爱好写作,也行商天下。照理,他忙得顾不了家。可他,把家庭同样经营得很好。建云在朋友圈经常晒自己的小家庭,诸如女儿去哪里摄影,儿子获得什么奖励,一家四口去哪里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陪父亲来北京旅游,跟父亲一起聊历史,聊孟姜女哭长城。他在文章中写道:“我突然感觉,他不像一个未读多少书的人,更不像一个农村老头,反而像个知识分子,不单喜欢历史,还关心时事,令我特别欣慰。”他跟父亲仔细解释,孟姜女哭长城最早出现在《左氏春秋》,故事源自“杞梁妻哭夫”,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并非虚构。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便成了孟姜女哭长城了,丈夫也变成了万喜良。大家想想,建云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孝心,能跟自己父亲聊这些虚无缥缈的话题?如果不是自己的父亲很信任和疼爱建云,能与儿子聊这些民间传说吗?
建云的新书同样展示超强的人脉圈。我在阅读此书时,发现《人物素描》一篇中,他写了两位海外华人和一位留学生。《我在海外教汉语》讲邱雯漂洋过海去太平洋彼岸寻梦,最后在异国他乡的国际女子中学教授汉语。二十多年耕耘,桃李满天下。不知不觉中,她由一个弱女子成为民间交流大使、汉语传播大使。《在攻克癌症的征途中跋涉》讲述陈金东博士从事肿瘤抑制基因研究的艰难历程。陈金东博士说:“从事科研必须要经得起坐冷板凳的考验,甚至可能一辈子默默无名,一事无成。”文章强调,要么不从事科学研究,要么就得面对现实。科学研究很难立竿见影,生物医药研究同样也是。这是行业的痛楚,社会发展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在《我的老师胡冬池》中写道:“小时候,几乎没有人感觉我是金子,但胡老师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在他初中毕业二十九年后,写这篇回忆文章,发表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初中生》杂志上,对一个从事教育的初中老师来说,可谓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不知胡冬池老师有无感动到落泪,读完此文,我真的感动了。感动之一是胡冬池老师伟大,在三十年前,给自己的学生垫付学费。感动之二是建云懂得感恩,几十元的学费让他记一辈子,除了写长文纪念,还经常去看望自己的恩师,没有良好的品德与顽强的信念,是很难做到的。建云做到了,令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为之喝彩。还有环保老兵杨亲焕、守礁战士谢景慧、体坛名师李群、汉剧艺人谢仁昌、私人藏馆叶志强……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构建出建云庞大的朋友圈、能量圈。常言道:“圈子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通过这些文章,不难发现建云老少通吃,魅力非凡。确实是奇才,是人才。
看建云的作品,就好像跟老友聊天。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不知不觉,把他近半生的故事一览无余地倾诉出来,不啰唆,不累赘,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总感觉不过瘾,还想再看,还想再听。以至于我无数次狂想,这个伙计究竟是商人还是文人?如果说是商人,感觉不到世俗的气息;如果说是文人,他天天在世界各地奔跑,为了经营,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感觉他游离在文学与商业之间,纵横捭阖,进退自如,实乃高人。
当然,建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像他的普通话讲得不是很好。他给我打电话,或跟我聊天,纵使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依旧听得似懂非懂。有时我打趣他:“你这口普通话怎么与人交流?”他笑着说:“找个翻译呗……”我以为是说着玩,他却认真地说,有一次他去部委处理业务,因为害怕对方听不懂自己讲的普通话,索性从北京大学找个老乡去做翻译。没想到对方是做方言研究的博士后,把建云讲的每一个音清楚听出来,还告诉他属于古代哪一种语言。现在,建云骄傲地说:“我讲的是古楚语,是纯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们要好好听,要不,以后要收费了……”讲得有板有眼,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建云新书即将出版,诚如书名《阳光灿烂的日子》,希望建云在未来的人生岁月顺风顺水,阳光灿烂,在经商之余,继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期望获聘民进全国新闻宣传特约通讯员后,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在广阔的多党合作舞台上展示湖南人的本色:“吃得苦,霸得蛮,理想成就辉煌。”
心有阳光,一定灿烂
文/罗建云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人生四十年》出版距今已经八年。八年是什么概念?对浩瀚的宇宙世界来说是极短的瞬间,对短暂的人生来说已是漫长的岁月。
此书出版之后,原本以为只是村头厕所的用纸或是某些读者家中糊墙的作料,但未想到,通过此书,我结识了不少好朋友。印象最深的是我在西藏旅游时,有一位姑娘跑过来问我:“你叫罗建云吗?”我说:“是。”她说:“我看过你的《人生四十年》,写得真好……”虽然我已迈入四十的“门槛”,照理,有人表扬,也只会微微一笑。但此次,我脸红了。脸红的原因是想不到自己一本平凡不过的书竟然能给陌生人留下深刻印象,更想不到在茫茫人海中竟然有红颜女子记住我的名字,确实令我激动,令我心潮澎湃。
此次之后,我便开始继续写作。我一直想,到我退休,我就再出一本书,书名早想好了,叫《我这一辈子》。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娃,打小在大山长大,没有杰出的成就,也无骄人的业绩,能够拿出手的就是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无数人认识我,不是通过我的公司,不是通过我的工厂,而是通过我写的文字,让他们感觉温暖,感觉舒适,感觉似曾相识……自然,朋友越来越多,业务也越来越广。
平心而论,我出书从未想过要获得什么好处。就是想让人知道,我这个做文化产业的商人还是有点“墨水”的。后来,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爱好写作的文人竟然把公司、工厂做成了,便是上苍的眷顾、祖宗的庇佑。
不知道大家有无这种感觉,如果十天半月不写文章心里感觉不舒服。喝酒的人有酒瘾,抽烟的人有烟瘾,但写文章的人有无“写作瘾”,我就不得而知。至少我过些时间不写文章,就不舒服,好像丢了魂似的。而今,十天半月不赚钱,我感觉无所谓;十天半月不写作,我感觉真难受。
因为对文学的酷爱、对写作的痴情,不知不觉,这八年我又写了几十万字的散文、随笔,还频频在省(市)、国家级报刊发表文章。很多读者不解,问我怎么有时间写作?很多同行不解,问我:如何处理公司业务?很多领导不解,问我究竟是作家还是商人?甚至有些人跑来我办公室,就想验证一下这个家伙究竟是干啥的,精力怎么如此充沛?而眼前的一切,我与所有文人一样,写作是兴趣、是爱好,只是不靠写作谋生,不靠稿酬糊口,纯粹为了记录人生历程。要管公司,要管工厂,而且必须赚钱发工资,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只是静下心来,我又从商人转变成文人,回到虚拟的文学世界,继续写作,寻找写作带来的心灵愉悦。
写了这么多文章,不结集出版,感觉怪可惜的。于是,我又在琢磨要不要出版?出版有无价值?
老实讲,我出书,加不了工资,评不了职称,出不了大名,就是一种自我满足与精神享受。或是在这个大千世界,用另一种方式留下自己的思想与灵魂。
但叫什么书名呢?我真思索了很久。曾想用《转眼半辈子》,出版社的朋友明确反对,说我现在的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舒服,书名怎么如此老土、深沉?也想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很多读者说:你是一个男子汉,得有阳刚之气,不能太柔和……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前也不是,后也不是,取个书名比生一个小孩还麻烦。
今年二月,我去北京出差,拜访多家出版社负责人,他们对我出书都很感兴趣,而取个什么书名,也给了很多参考意见。只是与书的内容进行匹配,总是感觉不合适。前些日子,我在家看电视,是一部老电影,叫《阳光灿烂的日子》,著名导演姜文拍的,让我着迷。看着看着,我便想到自己的新书,为什么不取名《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那个年代,那么苦,那么难,都挺过来了,渴望阳光,向往自由,总是相信未来一片灿烂。而我所处的时代真叫幸福,只要稍微努力,梦想就可变成现实,成功总在前方招手。越想越兴奋,越想越认同,我从沙发上跳起来大叫——就叫《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的成长之路确实曲折坎坷,但没有任何困难压垮我。因为我始终相信,心有阳光,一定灿烂;心向未来,必定辉煌。而《我这一辈子》得往后推迟了,大概是七老八十之时吧。我老了,该总结一生,便系统梳理此生,留本完整的著作在人世间。
此书即将出版,涉及《人生四十年》中的一些小错误在此澄清一下。一是母亲去世时我快九岁了,不是六岁,确实是我写错了;二是第三次高考语文成绩究竟是五十几分,真想不起来了,可以确认是答题卡顺序我涂错了,导致又以失败告终。
谢谢大家关注,期望此书出版,同样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带来喜悦。
心有阳光 何惧黑暗
——读《阳光灿烂的日子》有感
文/刘 勇
短视频时代,追求新、奇、快,一切都显得十分浮躁。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能静下心来写作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建云兄似乎是个另类。继《人生四十年》后,八年磨一剑,他的第二本散文集《阳光灿烂的日子》再次荣耀绽放,真是可喜可贺!全书约30万字,我花了不到两天时间便逐字逐句通读了一遍,读之引人入胜,酣畅淋漓;读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本书共有七个篇章:“回望故乡”最亲切,“求学札记”最难忘,“南方寻梦”最艰辛,“点滴亲情”最温暖,“游山玩水”最惬意,“人物素描”最真实,“好书品读”最闲适。挥之不去的家乡情怀,刻骨铭心的求学经历,百转千回的奋斗往事,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宏伟旖旎的人文地理,千姿百态的芸芸众生,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从建云兄指尖流淌、喷涌。他是优秀的写作者,更是出色的艺术家,七个篇章,七种颜色,绘就成一抹绮丽的彩虹。
书中文章,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如他在《闲话黑茶》写道:“为健康,也为面子,我咬咬牙,从口袋里掏出18张连号的大钞,买了。回到公司,约朋友来喝茶,与大家一起分享金花,可左找右找就是不见金花踪影。我打电话给茶庄,老板说还在发酵呢,过几年才长出来。我以为是真的,放了几年,也不见金花长出来。再去茶庄找老板,早已人去楼空,留下我在酷日中仰天长叹——做人咋不诚信呢?”建云兄憨态可掬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没有真性情,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在《跟父亲聊历史》中,他和父亲谈到孟姜女,说故事源自“杞梁妻哭夫”。读到这里,我很想和他争辩一番。关于孟姜女的原型,民间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孟姜女是齐国武将杞梁之妻,史学家顾颉刚亦有所论述,若按这种说法,孟应是山东人。据《直隶澧州志》记载:“秦时州有孟姜女者,适范郎,因秦始皇筑长城范郎往供役,姜女于州嘉山之顶筑台以望。”《孟姜山志》所录晋代卓云《孟姜女列传》亦有记载,孟姜女为秦黔中郡慈姑县(即澧县)人,家住嘉山、澧水之东的孟姜垸。孟姜女已成为了澧水流域的一种信仰,家乡人民还专门为她在嘉山建寺修庙,至今香火不断。
他在《秋回雪峰山》中多次提及自己“懒”,其实我是不认可的,像他这样的劳模,怎么可能“懒”?那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许,我和他一样,才有这样的共情。
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打工九年,是绝望历练了我》。作为一个失业在家的中年人,我有太多无助与彷徨。通过这篇文章,获取到了无尽的力量。面包总会有的,不是吗?
建云兄笔下记录着人间百态。《天使吻过的嗓音》讴歌梨园艺人对传统戏曲的坚守和传承,《追忆唐戈隆》感叹人生的变幻与无常……建云兄出身贫寒,因为淋过雨,所以总想为他人撑伞。他心若菩提,常怀悲悯之心,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因此,他的文字才如此温暖动人。
很多细节,他在书中不厌其烦地反复提及,譬如与中专失之交臂,三次高考无奈败北。这些经历,在他内心深处难以释怀。或许正是有了这份执念,才让他永葆赤子之心,他的人格才显得更真实、更丰满、更立体。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靠自己的努力,另辟蹊径,开启幽窗,打拼出一片天地,这或许可以弥补上帝关上门的缺陷。尽管有些遗憾,但相比处女作《人生四十年》,《阳光灿烂的日子》显得更从容、更豁达、更云淡风轻。
这书应该怎么读呢?如果你有时间和精力,可以从头至尾细细品读。跟随建云兄的指引,欣赏梅子口的美景,九龙山的巍峨,九子冲的白鹭,雪峰山的秋色……诚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沿着建云兄的足迹,从三湘四水到珠江之滨,从中原大地到首善之都,从河西走廊到青藏高原,从华夏神州到欧亚大陆……跟随建云兄的思绪,从小学到中学,从打工到创业,一起怀念白衣飘飘的年代。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也没关系,这是一部轻快的作品,随时随地,信手拈来,翻到哪里读哪里,亦有别样的风味。
文如其人。我与建云兄已相识十五年,颇知他的为人——厚道、诚信、勤勉;也了解他的文风——平实、亲切、通俗。书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章,我之前已经拜读过,再次品味,如故地重游,似是故人来。
七个篇章,七种颜色,绘制彩虹,凝聚阳光。太阳的万丈光芒,缤纷灿烂,一定能驱除阴霾,赶走我人生的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