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酒友鲍十
文/刘迪生
有一种物品,它将热烈与岑寂完美结合,无论是你身处孤独寂寞还是在你幸福欢乐的时刻,它都会像知己故交一样陪伴你,懂得你慰籍你。这神奇的物品,就是酒。
有一种人,他能从酒中品味人生寻到真谛,他也像酒一样,一点一滴让人感到温暖可亲。这样的人总在你生活的不经意中出现,如同一杯偶遇的酒,你品尝了就永生难忘,就成为你永远的朋友。比如,我的酒友鲍十。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曾让章子怡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它的小说原作者就是鲍十。然而,跟电影铺天盖地的热度相反,鲍十是一位安静的写作者。安静读书是他人生中的最爱。他喜欢朋友,热爱读书。他对阅读有一句话让我铭记在心,他说,读书可以养人,养生,养精神,养气质。
鲍十如酒,保持着兴奋与安静的创作状态。中短篇小说《拜庄》《我的父亲母亲》《葵花开放的声音》,长篇小说《痴迷》《好运之年》等等佳作都坦陈着一个小说家的勤勉、精进和笃实。他沉稳地写着,安静、低调;他说,写作,是一种修行,写作,是一件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
鲍十长相憨厚,个子高大,肩膀厚实,笑容朴素,十足的一个东北大哥的样子,一点名家大师的派头也没有。鲍十体重颇有份量。有一次我动个小手术,鲍十和几个朋友来看我,他一屁股就把病房里的凳子给坐塌了,整屋子的人都笑翻了。
我和鲍十同住天河,天河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常在天河北一带喝酒。鲍十热爱生活,热爱他生活的地方。鲍十爱酒,但他从不嗜酒。每次喝酒,他总能把持住。跟鲍十喝酒这些年,从没见他醉过。与鲍十饮酒,不为山河国事,不为风月情愁。举杯的一刹那,好似东北大地上飘融着纷飞的冬雪,甚是痛快。鲍十最喜欢微醺的感觉,享受那种放松,享受那种无我的状态。他总是一边喝酒,一边乐呵呵地微笑,喝到兴奋时,聊到开心时,他会很克制地大笑,这一笑,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此刻,他黝黑的脸通红,活像一尊雕像,让人想起一些古老美好的北方传说来。
鲍十平常话不多,总是乐呵呵地笑着。酒后的鲍十话也不多。但一旦说起文学话题,他就活泛了,就像个小伙子见到自己的心上人一样,激动地说个不停,跳跃的光亮在他脸上闪着,可爱极了。看着谈笑风生的鲍十时,我总恍惚地感到他就是那个可爱的老头儿——汪曾祺。我虽未见过汪老,但他的作品看了很多,潜移默化中,感觉汪老就该是眼前这个高大汉子这般气质,厚实庄重又不失幽默豁达。巧的是,鲍十也特别推崇汪曾祺。鲍十几乎看遍了汪曾祺的所有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反复阅读不知多少遍。他对汪老和汪老作品的痴迷,让人感动。我曾听鲍十说,《黄油烙饼》是他看的第一部汪曾祺小说,“印象太深了!叙述得那样平静,又那样感人。”鲍十以为汪曾祺的文字有着漫不经心的美和高度,与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一脉相承,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文。他们并没有活在那个时代的表层,而是活在生活的深邃里。
鲍十的作品,越读越好读,越读越有种非常熟悉的汪曾祺味道。如果说,中国当代作家谁与汪曾祺的小说味道最相近,我认为,是鲍十。
“好的作家,我理解的是引人向善的、关怀人的作家。”鲍十文如其人,敦实稳重,从容不迫。他是一个典型的“平民作家”。他为平凡的人写照剪影,刻画无数动人的凡人小事,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他都以悲悯、体恤之心书写他们,给人以真实、可信的形象。“唯有从内心中生发出来的真情写作,才是值得尊重的写作。”鲍十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态度。他的作品也始终洋溢着这种真实的精神、真情的投入,这是文学的高境界,也是人格上的高境界吧。
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意思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所有的人都将各归其位。这句话使我想起了温和的鲍十。不知为何,我有点想落泪的感觉。这不是忧伤,是一种如同微醺的美妙自然。
目录
侨歌晓唱
001 我的酒友鲍十/刘迪生
侨影天下
006 龙舟竞渡 戏水祈福/刘克平 汪晓明 子言
侨家特稿
010 大国商帮——粤商发展史辩/杨黎光
侨海时政
036 拓展新侨工作的若干思考/曾小军
042 美国公布华裔相关数据/华人生活
046 广东侨联纪事/林辅毫
侨林往事
052 缅怀“加拿大唐人街研究之父”黎全恩/贾葆蘅
058 一位海外赤子的家国情怀/徐贵照
独家策划
行商无疆
064 贸:抢占先机,敢冒风险/顾易
066 新时代,见证我们再出发——广东国际华商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子言、赵阳欢、张丽玲、汪晓明、周立勇
070 郭泽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钟敏仪
076 顾惠林:做世界一流的民族品牌/张丽玲
080 盛宇宏:一座城与一个人/钟敏仪
084 邝锦荣:永远在挑战的路上/钟敏仪
088 “樱花王子”何宗儒:一个造梦的实干家/赵阳欢
092 叶小红:从龙背岭走来的客家女人/钟敏仪
096 德国创新发展对新时代重塑营商环境广东优势的启示/李家瑞
102 黄埔古港:粤商看世界的起点/钟友梅
侨界风流
108 九天云霞凝艳骨——专访旅澳画家邓国祺/赵阳欢
115 对话红色侨领张丰年/林汉筠
侨苑人文
118 耶路撒冷与泉州:两座不同宗教形态的城市/冬日暖阳
124 离生活最近的城市/宋舒白
127 我的小人物之梦/叶建波
130 谁伴秋风行/邓醒群
134 归来/大海
136 杨柳依依/朱华勇
140 卢浮宫三宝/邱喜桂
142 漫谈东西方人喝咖啡喝茶/吴悠悠
146 林语堂的西装与鲁迅的长衫/黄水成
152 地域拖油瓶/小卢子
侨外放目
154 自在听香款款行——评朵拉的散文新作与水墨画/蒋述卓
158 创意,新时代的前进火炬——“中外作家交流营”创立始末/赵晏彪
162 山水间的寄托——卢锡铭散文新作《水云问渡》阅微/钟晓毅
164 形式与修辞中的诗性惊异——黄礼孩诗歌的诗性之思/徐肖楠
167 寒梅映雪 以诗取暖/陈广城
170 《诗意,在美学的阳光中绽放》序言/于幼军
172 梦呓东坡/杨 恺
侨新时代
174 攀登新时代的文学新高峰/白庚胜
175 “五四”启示:散文应具有拒绝媚俗和虚假的审美品格/李一鸣
176 傻有傻福/章以武
177 邵康节:善饮酒说/徐永胜
178 三泊秦淮/卢锡铭
179 卓玛长大了/张宇航
180 奚美娟——花气日影,秋水摇动/张欣
181 托斯卡纳艳阳下/李贺
182 可以想象和不敢想象的西湖/王瑛
183 爱“管闲事儿”的英国人/西楠
184 侨“桥”贵州与世界/张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