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语文如歌

语文如歌
¥48
10.0折
48.00
购买数量:

才华对诗意语文爱入骨髓。当许多一线教师迷恋、迷惑于诗意语文的光怪陆离、繁花似锦的时候,才华早就以他的悟性和笃行直入诗意语文的堂奥——艺术与审美。他将自己对诗意语文的种种思索与践履写

分享
分享
X
 
 
商品介绍
语文如歌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如歌”

文/周一贯

“人生如歌”、“岁月如歌”……我们通常把美好的事物以“如歌”来形容。现在,彭才华老师把他多年对语文课程开发的且行且思,归结为“语文如歌”确是别具蕴意的。


将语文教学隐喻为“歌”,开发二者之间的深度联系,无疑体现了“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是在统整、融合中求得创新发展。这是当下深度课改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儿童终身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益探索,值得称道。


首先,语文与歌本来就不是毫不相干,而是有着本原的血肉联系。《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说到:“《诗》总六艺,风冠首。”这里的“六艺”指的是风、赋、比、兴、雅、颂;而“风”就是指民歌一类。由是观之,歌本来就是人们在“言之不足”(“语文”不足)时的吟唱,这就难怪人们把音乐称之为人类的“第二语言”。


从另一方面看,歌曲中的词本来就是可唱的诗,而诗歌历来是语文教材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样式。总观各类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收有不少歌词为课文,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最近,语文出版社还将流行歌曲《天路》《蜗牛》的歌词也收入了教材。由此可见,这些歌中流淌的不只是音符。


更重要的是,歌曲以其广博、深厚、典雅、优美的特性所传递的正能量,与语言文字的育人功能是完全可以相得益彰的。歌曲的艺术魅力与语文课程足以共同营造全人的审美品格,提振人生的精神高地。


就歌曲本身而言,是可唱的音乐。而音乐被现代研究证明是一项全脑运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音乐研究所主任、音乐教育杰出教授唐纳德·霍杰斯认为:“没有其他东西能够像音乐那样激活人脑的那么多部位。”他以人脑在音乐活动中的扫描图像,科学地验证了人脑的两半球在音乐刺激下被全部激活的事实,纠正了之前人们一直以为人脑的左半球管抽象思维,而包括音乐在内的形象思维只对大脑右半球起作用的定论。于此可见彭才华的“如歌语文”课程开发,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语文+歌”的整合,确实可以在激活思维的基点上提升学习效益。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语文+歌”绝不只是“语文”和“歌”之间发生了相加,显现成为一种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根本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化学反应”。


“语文如歌”以一个“如”字,显示了“语文”和“歌”已经成了一个血肉相连的共同体。也就是语文教学如歌一样激情澎湃而又美丽动人;语文教学如歌一样让人快乐愉悦而又情满胸臆。确实,成功的语文教学也正应当达到“如歌”的艺术境界。


彭才华老师人如其名,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老师。他不仅爱好语文,也爱好音乐,歌唱得很好。这也再次确证一个优秀教师的成功之道,必然是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与专业发展的天作之合。唯此,他方能有“如歌语文”的课程开发。可惜我与他是相见恨晚,相识才只是近两年的事。去年,浙江大学理学院教育培训中心“千课万人”观摩讲习会请他上课,他盛情邀我听课,只是因为临时有事要赶回去而未能如约,一直很内疚,深感抱歉!现在他特地与林志芳老师一起来绍兴造访容膝斋,更使我感动不已。他带来了一部他的新书稿《语文如歌》,并嘱我写序。这次我自然不敢怠慢了,即使底气不足,也不好再推诿。及至拜读书稿之后,不料我已为他“语文如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深深感动,就不免手痒,不顾粗劣地操笔为文,也算是“序”了。

(作者系特级教师,全国知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




才华如歌

文/王崧舟


恕我直言,有人学诗意语文,大抵是在赶时髦,以为这一段课程改革流行这个东西,也就满怀艳羡的跟着学了。有人学诗意语文,则是为了镀金,他可以在人前人后说,我是跟王老师学过诗意语文的,其实呢,连皮毛都还没有摸到。


此类现象,就是夫子所谓的“今之学者为人”了。但话又说回来,“为己”的人也还是有的。有人学诗意语文,就是出于自身在实践上的困惑,曾经,试试这一套不管用,试试那一套也不管用,于是想到学诗意语文,希望借此能突破重围、闯出一条希望的路来。还有的人,既不为赶时髦,也不为镀金,也不是困而学之,他们学诗意语文,纯粹是因为喜爱,因为与自己的生命相应相契。


这种相应相契的感觉,像极了张爱玲小说《爱》中所描述的那种意境: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十二年前的那个上午,刚巧赶上了,才华在汕头遇见我的《只有一个地球》。从此,才华和诗意语文结下终身情缘,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后来,才华进了我的工作室,潜心研习诗意语文。再后来,他也像我一样,不断地推出自己的课品,《古诗两首》,《忆江南》,《渔歌子》,《凡卡》,《发现母爱》……不断地应邀在全国各地作课讲学播撒诗意语文的种子。


才华对诗意语文爱入骨髓。当许多一线教师迷恋、迷惑于诗意语文的光怪陆离、繁花似锦的时候,才华早就以他的悟性和笃行直入诗意语文的堂奥——艺术与审美。他将自己对诗意语文的种种思索与践履写入《语文如歌》,高扬的正是其中的意趣——歌者,艺术之指归、审美之精髓也。


犹记2010年的那个金秋时节,《福建教育》策划并主办了一场“诗意语文与文本秘妙——王崧舟师徒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那场研讨会的重头戏是才华二上《刷子李》。这是主办方精心策划的一种现场研习形式:执教者先上《刷子李》,专家对其点评,指出问题和改进建议;执教者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教案,重上《刷子李》。再也没有比这样研习形式更折磨人的了!其一,修改教案、重整思路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其二,专家意见各不相同,甚至还有相互冲突的;其三,一上《刷子李》,已经形成强大的教学惯性和思维定势;其四,大家都能看出问题所在,却鲜有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其五,二次修改后的教案根本没有时间试教;其六,听课的老师普遍期待执教者华丽转身,能听到一堂全然不同于前面的《刷子李》……够了!那个晚上,才华一夜无眠。碰撞、交锋、撕裂、迷茫、困顿、崩溃、空白、醒悟、鼓荡、想象、整合、重构……一个全新的教学设想伴随着那个清晨的美丽日出诞生了。


那一课,从教学目标到重点难点,从教学内容到策略方法,从教学板块到媒体技术,甚至教学风格、课堂基调等,几乎都变了。然而,唯一不变的,却是才华对语文教学的艺术化追寻。


在《三教<刷子李>》一文中,才华这样写道: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又是几遍细读之后,几个特别的词语跳跃在我的眼前:果然,悠然,居然,竟然……这不就是绵延在文本中的草蛇灰线吗?这不就是冯骥才在暗示其叙事情节之波折吗?将这几个词语串连起来,不就是一条曲折有致的叙事线索吗?这样展开教学,学生应该可以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体验!


其实,才华所写,不仅直指《刷子李》的文本秘妙——节奏,也触及语文课堂艺术化追寻的根本秘妙——节奏。朱光潜先生说:“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是的,目标可以变,内容可以变,方式方法可以变,甚至风格基调也可以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才华在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后,如此真切又如此深刻地领悟到了自己所宗的正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化追寻。诚如他在《变化:如歌的语文教学“节奏”》中所总结的那样:教学流程上,注意起与伏;教学思维上,注意张与弛;教学内容上,注意疏与密;教学速度上,注意缓与急;教学活动上,注意动与静。


而这样的艺术化追寻,我们可以在他的大量课品中得到印证。《古诗两首》,那是一喜一悲两种诗情所自然形成的课堂氛围的起与伏,贯穿其中的却是亘古不变的“故人情”,这样的艺术化追寻是顺其自然的;《忆江南》,那是景语与情语的一次促膝谈心,景语外显,情语内隐,一个“好”字促成了这种显隐之间的互文,这样的艺术化追寻是直通灵魂的;《渔歌子》更妙,妙就妙在人生哲理与生命境界的诗性诠释,整堂课的高度全在红尘与山林、出世与入世的进退之间,这已不仅是语文的艺术化追寻了,乃是人生境界的一次艺术化守望;《凡卡》一课,虽然强调了“反复”这一语文本体性知识的落实,但落实的策略依然是艺术化的路子。教师在课堂上刻意回避对“反复”这一修辞格的概念性解释,甚至连“反复”这一术语也是通过“反复听到”、“反反复复听到”这样一种教学情境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学生的理解视野。更为难得的是,“反复”这一语识的教学,被精致地融入到某种一唱三叹、回旋复沓的课堂节奏中,这种课堂节奏,有着音乐一般的气质、诗一般的神韵,在同一语言的反复诵读中、在同一情感的反复渲染中、在同一生活的反复体验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反复”,语文知识与课堂的艺术化建构取得了一种艰苦但不失优雅的融合;《发现母爱》是一堂作文课,这堂课让所有在场的人,无论学生还是听课老师,都热泪盈眶。这不仅因为母爱本身的力量催人泪下,更重要的是才华在教学内容(作文素材)的呈现上所做的虚与实的处理,尤其是虚化的处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浑然一体的境界。课堂上,沉默是一种虚化,悬念是一种虚化,留白是一种虚化。在沉默中,学生有了觉察母爱的时间;在悬念中,学生有了失去母爱的虚拟体验;在留白中,学生有了回顾和想象母爱的巨大空间。而这样的虚化处理,使母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张力和震撼力直抵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这样的艺术化追寻,无疑跃升到了终极关怀的高度。


才华对诗意语文的爱,源于他对职业、对学生的爱,更源于他对人生、对自己的爱。就在诗意语文的课堂上,就在他所追寻的如歌的语文教学中,他收获着自由和澄明,收获着浩瀚无际的语文的趣味,收获着纯粹,收获着悲悯,收获着丰富的寂静,收获着孤独的深刻与敏锐,收获着全然忘我的人课合一……


他始终坚信:你成全了学生,学生自然也成全了你;你成全了诗意语文,诗意语文自然也成全了你。这就是职业和生命的不二法门。


“雨过青苔润,风归翠竹竦”。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是为序。

(作者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电视教学片主编、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



用户点评
语文如歌

好评率
0%
(0)人参与评价

  • 好评: 0%
  • 中评: 0%
  • 差评: 0%

我要评价 购买过此商品的用户才能评价


公司地址:东莞市南城区体育路2号鸿禧中心B617 工厂地址:东莞市南城街道体育路2号1栋2单元607室
服务电话|0769-82225025 办公传真|0769-81120092 业务联络QQ|410224052 805016607 图书发行QQ|269308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