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城·邵阳人
文/袁胜利
在我们邵阳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过了冬瓜(东关)桥,就是宝庆府……”这宝庆府就是现在的邵阳城。
邵阳城是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一位叫白善的大夫在此建城,因此又叫白公城。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邵阳属于长沙郡,东汉末年属于零陵郡,三国时期为昭陵郡。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避其父司马昭名讳,改昭陵郡为邵陵郡,唐朝时候又易名为邵州。到了宋代,宋理宗赵昀为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后来他当了皇帝,就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府之名就从这里开始,一直到民国十七年。民国十七年后,改宝庆名为邵阳。
俗话说“铁打的宝庆,纸糊的长沙”此话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历史上的战争,长沙城无险可守,一攻就破,而宝庆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当年石达开率领太平军二十万人围攻宝庆城,打了三个月的旷日持久战,打了数十战,太平军损失惨重。石达开是太平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是条有血性的汉子,可是宝庆城实在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石达开也只面对滔滔的资江河长叹,丢下一句“铁打的宝庆”就率领残部离开了。“铁打的宝庆”由此而来。
宝庆城即邵阳城,既是湘中的一个重镇,也是湖南四水之一资江边上的一个重要码头。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时,都是靠水路运输。邵阳城北门口与临津门是两个重要码头,码头上有客船与货船通往外省外地,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初,码头还停满了各种船只,有客船也有货船,那时人们出门去远方,基本上靠坐船。以前资江上还有许多渔船,可以说是百舸争流,渔歌互答,江面上别有一番亮丽的风景,尤其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比赛,十分热闹,一边划龙舟,还一边唱着自编的歌:“彩龙舟啊,呦呦,四只角哎,划啰!恭喜你老板呀嗬嗨,大发财呦,划啰!”
后来交通发达了,汽车和火车的迅速发展,公路与铁路的快速建设,近几年来又修建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很少有人坐船了,运输货物也不再用船只了,船只就逐渐消失了,只留下码头还在。
以前有种说法是“宝庆三里七,长沙七里三。”因为过去的城市四周都有城墙围起来的,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城门。东边的叫东门口,南边的叫南门口,从邵阳东门口到西门口全长三里七,长沙城内全长也就七里三的总长度,可见古代的邵阳城是很小的,如今的邵阳城比原来扩大了十倍以上,而且十分繁华。
如今的邵阳城,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繁华。我只恨书读的少,不能把她写下来,我不说邵阳城一幢幢的高楼大厦,多如牛毛。也不说邵阳城一排排的车辆,川流不息,我只说邵阳城人多,公园多,美食多,美女多。
朋友,如果您进入邵阳城,第一感觉就是人多,大街上人来人往,十分拥挤,如果您想看看风景,公园多。有城南公园、双清公园、东塔公园、松坡公园、紫薇公园等等。如果你想尝美食,有猪血丸子、柴火腊肉、邵阳米粉、红薯粉丝、黄花菜、邵阳蜜桔等等,其中猪血丸子是邵阳特产,其他地区的人不会制作猪血丸子,即使勉强学会了技术制作了出来,也没有正宗邵阳猪血丸子好吃,邵阳红薯粉口感细腻,特别好吃,邵阳蜜桔是无核的,特别甜。如果你想看美女,美女多的数不清,你只需要站在东关桥上,仔细看来来往往的人群,就会发现花枝招展的美女多的数不胜数。民间有言说:“益阳女子苏州汉,邵阳妹子黑煤炭”这种说法只能代表过去,如今的邵阳女子没有一个黑如煤炭。相反,邵阳女子貌美如花,脸蛋又白又嫩,楚楚动人的青年女子太多了。
说起邵阳城,就不得不说邵阳人,邵阳人很勤劳很勇敢,不怕吃苦,霸得蛮,更重要的是邵阳人讲义气。有句话说,中国人最怕湖南人,湖南人怕邵阳人。邵阳人很恶吗?不是!邵阳人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与狠劲,而且老乡观念很强,如果在外地谋生,邵阳人会团结一致,对付外人,这是真的。如果不相信,我说一个故事,说一个宝牯佬的故事给你听。
宝牯佬这个名字起源于清朝时期,在汉口谋生的宝庆人,为了生存,以同乡组成帮,宝庆人组成宝庆帮,宝庆帮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怕死的蛮劲,在汉口打出了一个威震一方的宝庆码头,所谓“打”也不是完全打架,而是斗狠,谁狠谁胜。例如用利刃穿刺自己的大腿,然后由官方或者第三方头头,按规定判胜负,由于宝庆帮最狠,最霸得蛮,几乎次次胜出。有次,宝庆帮与徽帮争夺码头,汉口代理知府陈庆煌审理,将一双练武的铁靴烧红,谁先穿上走三步,码头就归谁所有。宝庆一个理发匠,穿上了走了五步倒地,得到了码头。斗狠是帮规中抽中死签者就上,若成了为帮捐躯的死士,由其他帮众共同料理后事,抚恤家属。就连汉口当地人也不敢与宝庆人打架,因为宝庆人与当地人吵架,宝庆人就围拢上来,越围越多,本地人害怕,只能逃之夭夭,所以宝庆人笑话当地人:“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十个湖北佬,当不得一个宝牯佬。”当然,宝牯佬是贬义,是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不存在打码头,也不存在帮派了。
说到邵阳人,就不得不说起邵阳的名人,邵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名人多得数不胜数。代表人物有魏源、樊锥、蔡锷、廖耀湘、袁国平、吕振羽、姚喆、石新安等等,这些名人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就不一一赘言了,这些名人是邵阳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改革开放后,邵阳儿女也与时俱进,纷纷外出打拼,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地。不管是东边的上海、江苏、还是西边的新疆、宁夏等地、都有邵阳人在那里谋生。大部分都往广东、海南等沿海城市去,大多数人从打工开始,然后自己创业开公司或者做生意,有许多邵阳人在沿海城市混的风生水起,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建立了自己的生意根据地。涌现出了一大批私营企业家,大大小小的老板数不清。我有个朋友当年去深圳闯荡,从打工做起,如今在深圳开公司,又开大酒店,已是千万富翁了。
据我所知道的,邵阳隆回出了一个罗建云,这个人很了不起,他虽不是邵阳首富,更不是东莞首富,但是他在东莞有了自己的事业,在东莞有他自己生活与生产的根据地,他是邵阳隆回农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凭着自己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走出隆回,走出邵阳,走到了东莞打拼,拼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父亲是老实农民,没有什么靠山,他完全靠自己的智慧与勤劳的双手,白手起家,成功创立了东莞市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我就敬佩像他这种靠自己智慧与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的人!他是许许多多励志青年中的一员,是邵阳励志青年的杰出代表!他凭的就是一股敢闯敢拼的的精神,这种敢于拼搏的精神,正是我们邵阳人的精神,正是这种邵阳人的精神,让许许多多的邵阳人在沿海城市站稳了脚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邵阳人的骄傲!
不知谁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许多在外地生活多年的邵阳人,总忘记不了自己的家乡邵阳,因为他们的老家在邵阳,他们的根在邵阳,他们总会心系邵阳,情系邵阳。时常关注邵阳的变化,想念远在邵阳的亲人。不管是生活在外地的邵阳人,还是生活在本地的邵阳人,大家都希望邵阳城明天一定会更繁荣,更美好!大家都希望邵阳人的明天一定会更开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