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东莞是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岭南文化发祥地、改革开放前沿地,也是中国当代打工文学的重要策源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东莞迅速由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的制造业名城,成为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者聚集东莞,他们在东莞工作、生活、感受、碰撞,形成了特有的打工文学现象。东莞(莞城)打工文学创作研究基地自成立以来,大力推动东莞乃至全国的打工文学创作研究,使打工文学成为东莞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品牌,而基地负责人柳冬妩也已经成为中国打工文学研究的标杆性人物。 柳冬妩在《天涯》《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当代文坛》《小说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扬子江评论》《理论与创作》《文艺报》《理论与创作》《艺术广角》等刊物发表打工文学研究论文近百万字,被《新华文摘精华本》《读书三十年精粹》《书摘》《中国学术年鉴》《北大年选》《新世纪文学研究》《散文选刊》《作品与争鸣》等转载和收入三十多万字。柳冬妩独立主持完成了国社社科基金项目《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打工文学研究》、广东省重点文学创作项目《城乡简史》等。作为我市首个国家级文学研究项目和全国首部打工文学研究专著,《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入选省政协主编的《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中70条东莞率先项目,入选“东莞之路”石刻群,成为东莞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率先的49个典型事例之一。2016年10月8日,东莞市委宣传部在黄旗山公园举行“东莞之路”石刻群揭幕仪式。由51块黄腊石构成、总长约3公里的“东莞之路”石刻群,串起了东莞30多年改革创新的足迹。编号为040的景观石记录着柳冬妩出版全国首部打工文学研究专著——《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2014年底,柳冬妩《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荣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二等奖。这是柳冬妩第二次荣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柳冬妩发表在《读书》杂志上的打工诗歌评论《在城市里跳跃》曾荣获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柳冬妩的《身体的真相——打工诗歌关于身体的另类书写》荣获广东省大沙田诗歌奖理论奖;《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荣获广东省青年文学奖理论奖;被《新华文摘》转载的《在生存中写作:打工诗歌的精神际遇》等论文先后获得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东莞文学艺术奖、东莞荷花文学奖等10多个奖项。 2015年12月,经过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与省文联评选,柳冬妩入选第九届广东省“新世纪之星”艺术展演活动,是全省入选的两位评论家之一。2016年7月31日,广东省作家协会在广东文学艺术中心召开了申霞艳、柳冬妩、陈培浩、李德南、唐小林五位青年评论家的作品研讨会。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东莞(莞城)打工文学创作基地负责人柳冬妩的打工文学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2016年11月,柳冬妩当选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2017年10月,柳冬妩成为广东省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柳冬妩的专著《粤派评论视野中的打工文学》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一起入选“粤派评论”丛书出版。 柳冬妩1992年来东莞打工,从一个打工者成长为东莞的国家一级作家(正高职称)和全国打工文学领军人物,其“打工文学”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东莞乃至广东文学创作研究的一张亮丽名片。因此,我们用了三年时间编辑出版《柳冬妩与打工文学》,将柳冬妩打工文学创作研究的源流、脉络、基因链全面呈现出来,努力保存柳冬妩打工文学创作研究的珍贵记忆,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打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是为序。